1、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之党,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
2、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
3、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而阳取之也。
4、知之始已,自知而后知人也。
5、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6、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
7、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8、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天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
9、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10、这个世上,胜者生,而败者亡,在世事的胜负面前,生与死不过是必然的因果。
11、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钳和之,以意宜之;此飞钳之缀也。
12、这个世上,只有两种人心无妄念,一是死人,二是神人。你两者都不是,有此妄念,为何要控制它呢?
13、“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14、引钩钳之辞,飞而钳之。钩钳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15、善言者,言则口若悬河,旁征博引,可使人想所不欲想,行所不欲行;不言则神定如山,势若引弓之矢,可使人心神不安,如坠五里云雾中。此所谓不言即言,无声胜有声。
17、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18、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
19、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
20、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
21、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最难为。
22、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23、圣人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24、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25、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26、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以钳求之。
27、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
28、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白、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其事用抵巇。
29、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30、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伺言也,若声与之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
31、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张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
32、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33、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
34、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少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35、任何学问都有术道之分。就兵学而言,用兵之术在于战胜,用兵之道在于息争。故善用兵者,并不好战,用兵之道,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在于化干戈为玉帛,以四两拨千钧。
36、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37、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此,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