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品牌推荐榜 固态硬盘哪个牌子好

人气:548 ℃/2023-12-21 03:52:38

固态硬盘哪个牌子好?它们分别是闪迪|西部数据、SAMSUNG/三星、PLEXTOR/浦科特、KIOXIA/铠侠、ADATA/威刚、crucial/英睿达等。小编为您整理了固态硬盘品牌推荐榜,随着闪存技术不断进步,固态硬盘在电脑市场中也在不断普及。如今固态硬盘已成为组装新电脑与升级老电脑的必需品。

闪迪|西部数据 美国

闪迪是全球最大的数据存储卡产品供应商,与东芝共用闪存技术,闪迪的新固态硬盘也采用了东芝最新的Bics 3D闪存,2016年占据13.6%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二。

闪迪在2015年被西部数据收购,西部数据借闪迪的技术进入固态硬盘市场,不过也正因如此,西部数据和闪迪几乎就是同一家,SSD基本互为马甲,核心都一样,只是外壳不同。如闪迪的至尊超极速就是西数的黑盘,至尊高速则是西数的蓝盘,所以哪家便宜就买哪家。

不过和多数厂商一样,闪迪在售SSD已经不多,即便在2018年“复活了”老牌高端产品线——闪迪至尊超极速系列(Extreme Pro)之后,也只剩下了三个系列,其余两者为至尊高速系列(Ultra)、SSD PLUS(加强版),Extreme Pro和Ultra系列分别代表闪迪的旗舰级与主流级产品,这点和存储卡一样,均为TLC闪存颗粒。

闪迪至尊超极速(Extreme Pro)其实就是西数黑盘的马甲版,方案都是一样的,因此性能表现优异,测试的读写速度数据略好于同级别的三星970EVO,并且和三星一样提供5年超长保修,从侧面反映了产品的可靠性。

低一档的则有至尊高速(Ultra系列),SATA版性能稍弱于三星860 EVO与英睿达MX500,给老电脑升级还是比较合适的,NVMe协议版就是西数蓝盘SN550的换皮版,性能虽然不算最强,但也还过得去,而且相比三星SSD发热更低,其OEM版本风评很不错。

至于最低端的SSD PLUS(闪迪加强版)则并不推荐,这个是西数绿盘的马甲版,方案一样,主控是自家的U盘同款,称之为大号U盘丝毫不为过,性能(尤其是4K读写性能)羸弱,比机械硬盘也好不了多少,即便这个系列价格非常便宜,也不建议购买。

三星 SAMSUNG 韩国

2017年,三星超越英特尔成为全球营收最高的半导体公司,其主控、颗粒、算法、工艺制程等方面都是行业领导者级别,在固态硬盘市场份额超过三分之一,远超闪迪、英特尔。

三星全产业链式的布局使之在不少产品的主要零部件上都能自给自足,其固态硬盘三大结构——缓存、主控、闪存芯片均由自家提供,独立研发的3D闪存技术V-NAND读写速度领先业界,每一代新品都是其他厂商追赶的对象。

三星PRO系列之前一直是MLC颗粒,而且是2bit MLC(即一般意义上的MLC,3bit MLC实际上就是TLC,因此也不排除厂商玩文字游戏把TLC也标为MLC),但从980 PRO开始也是TLC颗粒了,真正的MLC旗舰SSD大概只剩970 Pro了。EVO后缀产品则跟随主流采用TLC颗粒,虽然耐用性弱于MLC,但发展至今已经很成熟,也更经济,性能足堪使用;QVO后缀则是最新的QLC颗粒,容量更大,更便宜,但目前可靠性存疑,建议观望一下。

固态硬盘闪存颗粒磨损过度就会造成硬盘损坏丢失数据,为使闪存颗粒的磨损可控、优化硬盘读写性能,固态硬盘都会有一个主控芯片负责“硬盘调度”,这是除闪存颗粒外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三星970 PRO与970 EVO系列(均只有M.2接口)采用三星最新的Phoenix控制器,使用寿命较前代960系列大幅提升,因此保修时长也从三年提升至五年。970PRO在PCMark上测试得分超过5100分,是现今固态硬盘市场的佼佼者。

970 EVO Plus可以算是970 EVO的升级加强版,区别主要是闪存从之前的64层堆栈升级到了96层,读写速度均有提升,总写入字节数和质保期都一样,所以价格差距不大的话可以优先考虑,差价太大的话选970 EVO也未尝不可,因为这点提升除了跑分时比较明显,日常使用基本无法感知。

此外三星还有更经济的8系列,860 PRO由于价格已经和970 Pro差距极小,性价比很一般,860EVO支持SATA、mSATA、M.2(走SATA通道)三种接口,不管是新电脑加装还是旧电脑升级都能找到合适的规格,最大4TB容量,可用作仓库盘,虽然跑分测试远不及970 EVO,但日常使用的话感知也不是非常明显。

至于QVO系列(870 QVQ、860QVO),只有SATA接口,现在所有厂商这类产品都只是第一二代,谈不上成熟,QLC颗粒的性能也远不如MLC/TLC。三星也是如此,870 QVQ缓内还行,一旦出了缓存,写入速度就会骤降至80-160MB/s左右,它的唯一优点大概就是便宜,即便是三星这样的大牌,也只需要0.7元/GB左右,用来做仓库盘是可以的。

浦科特 PLEXTOR 中国

浦科特最初为日本品牌,主要生产光驱,而后业务转移给台湾光宝科技,2016年占据了9.7%的固态硬盘市场份额,位列第三。

浦科特固态硬盘采用东芝原厂闪存颗粒,质量可靠,且浦科特在固件优化的投入较多,2017年浦科特与英特尔开发了全新硬盘固件,进一步优化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

浦科特产品主要面向游戏发烧友,其高端产品是所有厂商中细分程度最高的,每一代高端产品都分为无散热鳍片、有散热鳍片与PCI-E接口三款产品,这一代带散热片的是M9PeG,无散热片的是M9PeGn,PCI-E接口的则为M9PeY。但是需要注意,M9PeG拆散热片容易扯坏保修贴,从而失去保修,如果有换第三方散热或者笔记本电脑用户,建议购买裸板型的M9PeGn。

M9Pe系列的闪存颗粒已经从上一代M8Pe的MLC换成了TLC,用的是东芝的64层堆栈颗粒,主控没变,继续沿用之前的Marvell 88SS1093,性能不弱,读写性能基本达到了标称值,号称最强TCL之一,超过了上一代的M8Pe。虽然有256GB版本,不过考虑到现在内存降价的大环境和256GB性能受限的现实,推荐最低512GB起步。

入门级的M8V系列为SATA和M.2双规格,用的也是东芝TLC颗粒,慧荣SM2258H主控,支持独家的NANDXtend ECC技术,号称能延长TLC SSD寿命三倍以上,虽然不知道真假,但应该多少能延缓掉速的问题,性能在入门级中算好的,不过价格也相对高点,性价比一般,现在也只剩下了128GB和256GB版本,大容量的已经比较少见,已经不太适合现在的环境。

铠侠 KIOXIA 日本

铠侠就是原本的东芝半导体,东芝是闪存的发明者,为数不多的能够自产颗粒的厂商,浦科特、金士顿等多家固态硬盘厂商都采用东芝颗粒,东芝也与闪迪有非常密切的合作,2018年被出售后更名为铠侠(KIOXIA)。

正因如此,铠侠几乎全盘接受了东芝整个固态硬盘产品线,比如东芝的RD500和RC500,分别定位于电竞玩家和主流玩家,而铠侠RD10和RC10其实就是东芝的RD500/RC500,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

所以这两者的区别也和RD500/RC500差不多,RD10使用的是东芝8通道主控,而RC10仅支持4通道,读写速度也存在非常明显的差距,RD10的读写可以达到3200MB/S以上,和三星970 EVO PLUS差不多,价格可比三星良心得多了,500GB大约在400-500元左右。

RC10的读取速度为1600-1700MB/s级别,虽然相比RD10差距明显,不过RC10在B450等主板的第二M.2插槽仍能运行在PCIe x4模式,而且价格同样非常良心,500GB也不过才400元出头,备用盘首选。

如果需要给老电脑升级,可选SATA口的铠侠TC10(原东芝TR200)。作为入门级固态硬盘,TC10性能一般,甚至还不如英特尔545S,原本的TR200也因此被称为“特弱200”,但肯定比闪迪加强版强得多,起码是真的固态而不是大号U盘,价格很低适合低价尝鲜活或旧机升级的用户。

威刚 ADATA 中国

威刚在2010年获得台湾科技100强第三名,虽然本身不自产颗粒,但其体量较大,大部分颗粒都进行统一采购自行封装,产品也非常有保证,其固态硬盘大多使用美光颗粒,缓存则主要来自南亚科技。

威刚的产品线分为旗舰级XPG系列与入门级SP、SU系列,这一代的旗舰为XPG S11系列,和三星一样,该系列也分为Pro和Lite两个子系列,Pro定位更高一些。

S11 Pro为慧荣SM2262EN主控,颗粒和缓存如之前所说,不出意外还是镁光和南亚的,PCMark8得分接近5050分,大致和三星970EVO是同一个级别,略强于浦科特M9Pe,但它的价格是三者中最低的,单价接近1元/GB,性价比较高。

在威刚的产品线中,S11Pro、S40G、SX8200Pro都属于XPG游戏旗舰系列,性能是一个级别,都是读3500写3000的水平,闪存颗粒也都是镁光64层TLC,三者只是主控和外观有区别,S40G主控为瑞昱RTS5762,散热马甲带灯效;S11Pro主控为慧荣SM2262EU,马甲无灯效;SX8200Pro就是纯粹的裸板,主控是慧荣SM2262EN。

这三者对普通用户而言区别都不大,要性价比就买最便宜的SX8200Pro,要个性化就选S40G,看使用场景和预算自由选择即可。

而11 Lite实际上算是主流定位的系列,同样带散热片,只不过主色调从红色换成了黑色,主控也换成了瑞昱的RTS5763DL,读写速度基本能达到标称水平,即读取2000MB/S,写入1000-1600MB/S(主要视容量而定),现在的价格也差不多到了0.8元/GB,属于可买级别。

英睿达 crucial 美国

英睿达是美光科技旗下面向消费者的子品牌,美光在2012年收购日本必尔达半导体后,成为全球第二大DRAM芯片制造商,与英特尔合作密切,二者合资成立IMFT芯片制造公司,其2011年生产的闪存颗粒荣获 UBM TechInsight 2011 年度半导体大奖。

作为能自产闪存颗粒的固态硬盘厂商,英睿达目前的M.2固态硬盘P5和P1两款,都是标准M.2 2280规格。其中P5旗舰走的是高性能路线,镁光原厂颗粒+自研主控,但具体信息不明,由于采用全盘模拟SLC策略,空盘下连续读取都在3000MB/S以上,4K性能也是一线旗舰水平。但P5主控发热量不低,如散热条件不佳,容易因主控过热而提前掉速,所以更适合用在台式机这种空间宽裕的平台。

P1则是中端定位,慧荣SM2263主控+镁光自家64层3D QLC NAND,集成SLC写入缓存,读写约在1500MB/S这个级别,大概相当于东芝、三星中端甚至入门级产品,这块SSD的槽点是QLC颗粒,而且是初代QLC,缓外掉速到机械硬盘水平,除非价格能低到300元/500G,否则竞争力不强。

主流级2.5英寸SSD则有MX系列,2017年推出的MX500至今仍在售,占据了Anandtech等各大科技网站固态硬盘推荐榜的前列,读写性能媲美三星新品860EVO,价格又比860EVO稍低,初期提供SATA与M.2两种主流接口,现在只有SATA了,也是旧电脑升级可选的SSD之一。不过MX500毕竟只是SATA口,因此读写速度并不算非常出色,只在500MB/S左右,这也差不多是SATA口能达到的极限了。

入门的BX500由于保留了和MX500相同的第二代64层堆叠3D TLC闪存,所以空盘跑分和MX500差距不大,但其他就缩水得比较厉害了,主控发热较大,但塑料外壳+PCB小板导致散热一般,无外置DRAM缓存,空盘跑分还能看,然而一旦容量占用到一定程度,掉速会非常明显,虽然东芝TR200也会掉速,但不会大幅掉速,终归比BX500良心一些。

英特尔 Intel 美国

英特尔半导体长期保持全球营收第一,是全球第六大NAND厂商,和镁光联合研发的3D Xpoint技术(傲腾)绕过传统闪存制造技术,使之比传统固态硬盘延迟更低、寿命更长。                                   

英特尔固态硬盘胜在稳定可靠,在SSD产业还不够成熟之时,稳定可靠是非常大的竞争优势,但随着产业不断成熟,SSD越来越稳定,而intel主流SSD读写性能又不算出色,在这个性能为王的时代就开始不太受欢迎了,越来越没有存在感,恐怕也正因如此,Intel于2020年底将存储业务出售给了海力士,只保留了基于3D Xpoint的傲腾(Optane)业务。

在Intel消费级固态中,Optane 9和Optane 8分别代表高性能傲腾和低功耗傲腾,如900P/800P,作为市场上最成熟的SCM解决方案,这是Intel存储业务的绝对重点,得到了许多应用。7开头是性能级SSD,如760p,6开头和5开头分别为主流级/入门级固态,如660p/545s。

虽然在传统闪存技术上弱于三星,但英特尔的3D Xpoint技术也让旗舰级硬盘突破巨大,新旗舰傲腾900P的4K随机读写速度是三星970PRO的近三倍,完全甩开市面上所有固态硬盘,不过接口比较小众,只有PCI-E、U.2两种接口,只能用在台式机上,而且与超强性能相伴的也有高高在上的价格,相同容量下价格比三星970PRO高一倍,可以说已完全无性价比可言。

英特尔760P为慧荣主控+英特尔64层3D TLC闪存,性能比较一般,读写性能还要稍差于970 EVO,而其价格却比970 EVO更高,和970 EVO Plus一个价位,以往还可以靠更长的质保争夺市场,而现在主流厂商纷纷将质保也提升到了5年,Intel的消费级SSD的地位就比较尴尬了。

至于入门级的Intel 545S,相比前代540S性能虽然也有大幅度提升,不过作为2017年的老产品,英特尔545S与新品的差距就更大了。

金士顿 Kingston 美国

金士顿从创立之初就经营内存业务,是全球最大的独立内存产品制造商,如今占据67.4%的第三方DRAM芯片市场,很多80后的第一个U盘都为金士顿品牌,金士顿也因此在中国市场奠定了地位。

不过金士顿也不自产颗粒,在售的SSD多采用东芝原厂闪存颗粒,但是会打上自己的标(也就是自封颗粒),可靠性还是可以保证的,但相比其他厂商,金士顿的SSD产品线是有些杂了,系列挺多,KC2500是其旗舰,但卖的比较好的是A400和A2000。

A400性能大致和东芝TR200是一个级别,算是比较弱的,价格也差不多(有时候会略贵),读写性能较差,出缓存后会骤降至20-30MB/s,和机械硬盘也没太大差别了,可以说是“大号U盘”,预算允许的话并不太推荐。

金士顿中段主流价位里比较值得买的其实是新的A2000系列,用以取代A1000,NVMe PCIe Gen3.0×4通道接口,主控也由群联换成了慧荣,顺序读写速度相比上代A1000有很大的提升,略强于东芝RC500,而且价格也比较便宜,只需要0.8元/GB左右,性价比相当不错。

<上一篇下一篇>

推荐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JiaChangB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