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降噪耳机品牌推荐榜 主动降噪耳机哪个牌子好

人气:264 ℃/2023-10-31 11:40:15

主动降噪耳机哪个牌子好?它们分别是BOSE/博士、SONY/索尼、BANG & OLUFSEN、Apple/苹果、SENNHEISER/森海塞尔、Audio Technica/铁三角等。小编为您整理了主动降噪耳机品牌推荐榜,打开降噪开关,只听你想听的声音。

博士 BOSE 美国

BOSE是主动降噪耳机的开山鼻祖,世界上第一个主动降噪耳机正是由它的创办人Amar Bose所发明的,在主动降噪领域,BOSE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垄断地位。不少人正是通过BOSE接触到主动降噪这个概念,可以说BOSE就是主动降噪耳机的代名词。

在商务端,BOSE是不少大型航空公司头等舱、商务舱的标配降噪耳机。在大众消费市场,SONY的降噪耳机还没异军突起的年代,顶级的主动降噪耳机只有BOSE一家可选。

与索尼、森海塞尔、AKG这些传统耳机厂商不同,BOSE是唯一一个把降噪耳机作为自家旗舰的品牌,而且推出的型号个个都是精品,为人熟知的QC35Ⅱ、QC30常年占据各大测评机构主动降噪耳机榜单前五,其中QC35Ⅱ在美国《消费者报告》中排名第一,在音质、降噪效果上都获得一致好评。

在SONY步步紧逼的形势下,BOSE在产品上的更新迭代显得有点缓慢,但QC20、QC30、QC35Ⅱ、QC Earbuds和BOSE 700这些型号性能都很强。虽然它们在型号命名上的首字母缩写都为QC,人们也惯常只叫它们的缩写,但其实两者差别不少,QC30当中的QC是QuietControl,突出的是快捷控制,而QC20、QC35Ⅱ、QC Earbuds当中的QC则代表QuiteComfort,主打佩戴舒适度。

头戴式的QC35Ⅱ支持无线蓝牙连接,自由度更高,适用场景更多,非常适合用于长途飞机、火车和高铁上,出色的降噪效果能极大地屏蔽飞机的发动机噪音、铁轨的摩擦声。也适合日常的上下班通勤,很好地压制公交、地铁的风噪、路噪,在抑制嘈杂人声的同时,它还可以智能识别出报站、鸣笛等警报声,不至于坐过站和发生危险,售价在两千元内。

至于入耳式的QC20与QC30,差别莫过于QC30是颈挂式设计,而QC20为传统有线设计,两者价格相差五百元左右。在降噪效果上,两者没有太大区别,QC20稍好一点,都处于行业的中上水平。

音质方面,两者与QC35Ⅱ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其中QC30更值得推荐,它摆脱了线材的束缚,用户也不需要再忍受硕大的降噪模块组件,搭配独特的鲨鱼鳍硅胶耳塞,佩戴后的牢固程度和舒适度都有口皆碑,非常适合日常通勤和运动时使用。

QC Earbuds是BOSE发布的首款真无线降噪耳机,配备进阶版鲨鱼鳍耳套,久戴也舒适。其降噪表现一如既往的优秀,11级可控消噪,可根据自身需要与环境不同灵活切换。QC Earbuds采用蓝牙5.1,连接更稳定,延迟也更低,单次使用6小时,搭配充电盒续航可达18小时。

BOSE 700并不属于之前QC系列,它拥有全新的外观设计,简洁轻便,但稍稍压耳夹头,综合舒适度不如QC35。降噪水平保持着BOSE一贯的优秀效果,拥有11级降噪效果可调。700的特色在于新增了8个降噪麦克风,使你在通话中依然能拥有不错的降噪体验,弥补了QC35Ⅱ的缺憾,推荐给有大量通话需要的用户。

索尼 SONY 日本

虽然索尼是最早一批进入主动降噪耳机领域的厂商,但降噪耳机市场一直由BOSE主导,索尼始终以“追赶者”的姿态存在,直到MDR-1000X的出现,索尼似乎是开了窍,降噪技术大幅提升,终于到了可以和老大哥BOSE掰手腕的程度。

紧跟着推出的WH-1000XM2在美国《消费者报告》的无线降噪耳机测评中排名第二,仅次于BOSE的QC35二代。而后推出的WH-1000XM3更是受到广泛好评,被CNET、The Verge等知名科技媒体评为2018最好的降噪耳机,在音质、降噪效果、续航上全面反超BOSE,成为新一代主动降噪耳机的标杆,这次“索粉”们终于可以自信地喊出“索尼大法好”了。

主动降噪利用了正反相声波互相抵消原理,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不同声音的声波波形也有所不同,当需要消除某种声音时,只需要发出一段与该波形反相的声波即可。主动降噪耳机在工作时也同样如此,它首先通过麦克风接收外界的声音,经过降噪芯片运算后识别出需要消除的声波类型,再由发声单元发出反相波形,以达到消音降噪的效果。

其实市场上的降噪芯片方案并不多,包括索尼、AKG、FIIL等厂商都有使用AMS(奥地利微电子)公司的方案,但降噪效果天差地别,即便采用了相同的芯片方案,也只是锁定了降噪效果的下限,实际效果更多看的还是各家的调教和算法。

头戴式降噪耳机的包裹性好,隔音出色,由于内部空间更充裕,它能容纳较大的发声单元和降噪芯片,因此理论音质和降噪效果也更出众,但便携性就大打折扣。结构设计不好或用料不好的话容易夹头,对戴眼镜的用户并不友好,夏天出汗时戴着更为难受,比较适合室内使用。

索尼主打的头戴式降噪耳机为1000X系列,MDR-1000X、WH-1000XM2是前代产品,音质和降噪效果都为人称道,但佩戴舒适性不如BOSE的QC35,到了第三代的WH-1000XM3,在减少机身重量、增加头部横梁支撑的同时,音质和降噪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WH-1000XM4使用与前代同样的QN1降噪芯片,主要升级了算法,对人声有了更好的降噪处理,同时蓝牙版本升级至5.0,智能免摘和佩戴感应功能的加入也让日常使用更加方便。WH-1000XM4售价比M3高了近千元,但在降噪、音质等性能上并没有太大差距。

主打时尚市场的索尼h.ear系列同样也有主动降噪产品,2019年底上市的h.ear on3 Wireless NC(WH-H910N)同样在降噪耳机市场占据不小的份量,其硬件规格仅次于1000X系列,并且提供更多丰富的配色,耳罩整体线条圆润流畅,贴耳程度更高。由于采用小巧强劲的25mm驱动单元和紧凑型设计,WH-H910N的重量比上代轻了39克,电池技术的提升也使得该耳机在开启降噪模式下续航可达35小时。

此外,索尼还推出了颈挂式和分体式两种降噪耳塞,是众多品牌中产品种类最丰富的一个。

颈挂式耳塞把主要的降噪部件和电池集中在项圈部分,受力点在脖子而非耳朵,因此戴久了也不会有太多不适感,但音质、降噪、续航都稍逊于头戴式,比较适合户外运动时使用。索尼的WI-1000X就是颈挂式耳塞的代表之一,它的音质、降噪、续航各方面没有短板,仅在舒适度上稍落后于竞争对手QC30,而升级款WI-1000XM2不仅在降噪与续航上更进一步,软式胶圈的设计也让佩戴更舒适,收纳更方便。

分体式耳塞由于受限于其自身的体积,续航和降噪效果一般都比较差,WF-1000XM3把分体式耳机的降噪水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相比第一代“降噪豆”WF-SP700N在降噪与续航上有了质的飞跃,连最为人诟病的链接稳定性方面也进步明显,很少出现频繁掉线的情况。

降噪性能方面,WF-1000XM3已达到了WH-1000XM3七成到八成功力,日常通勤或室内使用差别不大。WF-1000XM3的音质与降噪效果在真无线耳机中算是顶尖水平,然而延迟效果与苹果Airpods仍有不少差距,能胜任日常看视频与听歌,不适合用于对延时要求较高的游戏场景。

BANG & OLUFSEN 丹麦

在众多的耳机品牌中,来自丹麦的B&O肯定是最懂得设计的一个。上至音响下至耳机,只要是出自B&O之手,设计感就一定不俗,富有艺术气息,它的不少产品还被纳入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成为现代工业设计史上的重要一员。

在耳机圈子里,发烧友们常把Beats、BOSE和B&O视为“不务正业”的三个非主流,统称为“耳机界的3B”,原因是他们并不像传统厂商一样专注于提升音质,在声学上下功夫,而是另辟蹊径,从另一个角度开发市场:Beats主打的是流行时尚,通过大量广告和代言提升知名度,让戴Beats耳机这种行为成为潮流的象征,BOSE主打的是音效和降噪,从零开始开创了主动降噪耳机领域,而B&O主打工业设计,以扎实用料和做工、优秀的颜值收获了大量粉丝。

其实“3B”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在音响领域,B&O是绝对的HiFi级别,顶级产品的水平远超BOSE,更不用说Beats了,只是因为B&O部分入门级产品定价过高,加上音质与同价位耳机有不少差距,所以才引来吐槽罢了。

市面上大多数品牌耳机的降噪效果都不尽理想,属于半斤八两的状况。在降噪拉不开差距的情况下,各家品牌都选择从其他方面入手,发挥各家所长,尝试在降噪耳机市场分一杯羹。

B&O有H9和H9i两款主动降噪耳机,H9i是H9的升级款,它改进了低频部分,提高续航,增强降噪效果,价格在三千元左右。相比BOSE和SONY的耳机,H9i在降噪效果上并没有优势,它更关注的是耳机在开启降噪后对原有音质的影响。

降噪耳机在工作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底噪”,这种底噪会严重地干扰音乐播放的效果,降低其解析力。H9i通过算法尽可能地降低开启降噪后对音质的损耗,因此音质表现很不错,加上舒适的小羊皮耳罩、出色的外观设计和做工,足以俘虏一大批用户的芳心,适合对音质、外观有追求,对降噪需求不高的用户购买。

苹果 Apple 美国

自2016年12月苹果推出第一代AirPods后,真无线蓝牙耳机的时代正式开启,在随后的几年内几乎所有耳机厂商都推出了自家的真无线蓝牙耳机,从最开始“类AirPods”造型到如今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从高延时、低续航到各项指标开始反超,AirPods一直都扮演者行业标杆的角色。

在此期间苹果也推出了第二代AirPods,只不过提升有限,虽然无碍它成为目前最好的真无线耳机之一,但在各家都推出了降噪功能的无线耳机后,功能缺失的AirPods2显然并不受消费者待见,市场反应平平。

此时AirPods Pro的出现肩负起了更多意义,作为苹果首款支持主动降噪功能的真无线蓝牙耳机,AirPods Pro备受消费者关注与期待,所幸它并未让人失望,一登场就成为综合体验最好的真无线降噪耳机。目前市场上AirPods Pro的同类产品日渐增多,以索尼WF-1000XM3为例,两者互有优劣之处。

入耳式结构与生俱来的挤压感和异物感本是一个死症,但AirPods Pro为了降噪功能只能将造型从半入耳式改为入耳式,以往AirPods引以为傲的“无感”体验大打折扣。苹果宣称他们搜集了上万双人耳模型的数据,计算得出最终模具的三围尺寸。其优势在于入耳部分较少,耳廓贴合度高,只不过实际体感因人而异,只能说AirPods Pro是最舒适的入耳式耳机之一,挤压感较WF-1000XM3轻。

作为重中之重的降噪功能方面,AirPods Pro与WF-1000XM3拉不开差距,人声、高频等降噪难点依然存在,总体降噪效果优秀,但不存在“秒杀”、“完爆”WF-1000XM3的情况。它是优秀的日常通勤耳塞,同时也能胜任长途飞机、高铁等高难度场景,对于受不了头戴式耳机又热又闷的用户而言,AirPods Pro绝对是一个好选择。

音质从来都是无线蓝牙耳机的弱势,这也是苹果耳机最为薄弱的一环。在改为入耳式设计后,AirPods Pro低频的量明显增加了不少,厚实感也得到了提升,在密闭性增强的情况下,音乐的细节更容易被察觉,具体表现在以往容易被错过的低频鼓声和音乐收尾阶段的装饰音都能很好的还原。调音风格依然走均衡路线,耐听但不好听,与WF-1000XM3差距明显。

无线蓝牙耳机的另一个通病是延时,苹果产品之间的延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倘若连接安卓手机或者其他电子设备,具体延时情况大不相同,目前主流手机厂商对苹果耳机的适配都做得较好,能满足大多数的影音娱乐需求,应付对延时要求较高的音游仍须看具体机型的适配情况。

其他功能上AirPods Pro表现优秀,可通过机身压感区域开关降噪、开启通透模式,呼出siri等功能,充电盒支持无线充电,十分实用,通话质量更是比WF-1000XM3好很多。相较于AirPods2,售价两千元内的AirPods Pro功能更多,音质更好,性价比十足。

需要注意的是,苹果用户需要将系统升级到iOS13.2/iPadOS 13.2才能完美支持AirPods Pro的所有功能,安卓手机同样支持AirPods Pro的操作,具体适配情况与机型有关。

相比起AirPods Pro,苹果首款头戴式降噪耳机AirPods Max就颇具争议了。AirPods Max配备强大的Apple H1芯片,一改以往不尽人意的音质表现,打出“高保真音质”的宣传,实际上的音质表现也确实可圈可点,头部追踪功能也让观影体验更加环绕。

AirPods Max的降噪表现保持了苹果一贯的水准,通透模式、佩戴感应等功能一应俱全,但较高的重量让其对日常通勤并不友好,行动时容易脱落,四千多元的高售价也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性价比并不高。

森海塞尔 SENNHEISER 德国

说到森海塞尔,就不得不提“大奥”,它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原名“奥菲斯”,是森海塞尔汇聚所有顶尖技术打造出来的极品耳机系统,它以惊人的解析力和全频无短板的特点闻名世界,当年全球限量300套发售,售价在20万人民币以上,而且往往是有市无价,时至今日,“大奥”仍然是发烧友心目中最想拥有的“神器”。随后推出的经典旗舰HD600、HD650更成为了发烧友们的标配,可以说,森海塞尔在耳机爱好者心目中有着难以撼动的地位。

森海塞尔在保持高水准音质的情况下,推出的主动降噪耳机也做得不错,其中MOMENTUM、PXC550 II、MOMENTUM TrueWireless 2三个型号很值得入手。

PXC550无线蓝牙头戴式耳机在全球著名耳机评测网站innerfidelity中获得8分(满分10分),PXC550 II作为其升级版,在性能表现上与PXC550相差无几,音质很好,调音上属于典型的森海味,三频比较均衡,很耐听,30小时的续航可保证长时间使用。PXC550 II相较前代将蓝牙版本升级至5.0,并加入了智能暂停、透明聆听、语音助手按钮的功能,属于锦上添花,售价在两千元内。

而MOMENTUM WIRELESS,也就是人们常叫的“木馒头”是森海塞尔在2000元档价位里主推的降噪耳机,它的降噪效果与BOSE差距比较大,对于像空调、电风扇这样的低频噪音抑制效果好,但高频的噪音则无能为力。音质上与千元档的非降噪耳机相似,比较适合对降噪效果要求不高,对音质和佩戴舒适度有要求的用户购买。

除了一众头戴式耳机,森海塞尔还推出了一款真无线耳机MOMENTUM TrueWireless 2,其在初代的基础上做出了不少改进,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加入主动降噪功能,但也只是日常够用的水平。

MOMENTUM TrueWireless 2的另一大进步是改变了初代较短的续航,单次续航增加至7小时,此外还改进了耳机的人体工学设计,使之佩戴更加舒适。其音质在降噪耳机中属于第一梯队,声场宽阔,气势很足,适合听古典、交响音乐,售价两千元左右,对音质要求较高的用户可入手。

铁三角 Audio Technica 日本

铁三角成立于1962年,是日本著名的专业音响器材制造商,最初专注于留声机的研发,如今主要生产高性能的耳机、话筒等电子产品。

铁三角的产品在大型音乐会场、录音室、政府机构等地都有较高的出镜率,美国众议院及参议院皆选用了铁三角话筒作为必备的政府设施,在“格莱美”以及“摇滚名人堂颁奖典礼”中,铁三角的设备也是常客。

铁三角的特点是对中频的解析力十分到位,即音乐中的人声部分表现突出,其中又以女声“毒”而闻名。这种“毒”其实是对女声的一种特殊的渲染方式,常被夸张地描述为“越听越想听,甚至无法再接受其他女声”的“中毒”现象。“女毒”归根结底不过是加重了高音的渲染,使女声更加甜美、通透,这种调音方式在流行音乐中比较适用,也跟铁三角耳机主打的年轻市场十分吻合。

在真无线降噪耳机的大潮中铁三角也紧跟其后,ANC300TW相比铁三角以往的降噪耳机有了长足进步,通过铁三角专用APP“CONNECT”可选择不同强度的降噪模式以及环境音模式,降噪表现上虽不如索尼、BOSE那么强,但也足够日常生活使用。

ANC300TW保持了铁三角人声表现突出的调音风格,可连续播放音乐4.5小时,搭配充电盒可达18小时,日常听歌看剧上几乎感受不到延迟,售价千元左右。

宝华韦健 Bowers & Wilkins 英国

宝华韦健(B&W)是英国顶级音响品牌,也是音响发烧友心目中的殿堂级品牌。其*********扬声器被誉为“世上金钱能买到的最佳扬声器”,以干净、无杂质、零渲染的声音再现效果而闻名于世。其实在音响界也有一个“3B”品牌的说法,其中就包括B&W,音质过硬但外观设计常常跑偏就是B&W的最大特点。

在众多降噪耳机中,如果单论音质的话,B&W的耳机处于第一梯队。PX系列中PX5和PX7的单元均由B&W高阶喇叭系列800 Diamond的开发团队设计与调音,带给用户经典的B&W音色,内置高性能DAC,无线或有线连接均可畅享高保真音乐。

PX5、PX7两款耳机总体上差别不大,最大的不同是PX5为压耳式设计,而PX7则为包耳式,重量也比PX5稍重一些,两者的耳罩用料柔软,佩戴舒适。续航方面,在ANC开启的情况下,PX5可播放音乐25小时,而PX7可播放约30小时,续航能力更强些。

作为以音质优先的降噪耳机,PX5和PX7在降噪能力上与SONY、BOSE的产品差距较大,两者都有高、低、自动三种降噪模式可选,同时设有环境声模式,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调整,降噪表现虽算不上十分优秀,但也足够应付日常通勤。两款耳机售价三千元左右,PX7要比PX5贵五六百元。

爱科技 AKG 奥地利

音乐界的传奇人物昆西·琼斯曾使用AKG设备制作其最著名的专辑和录音,包括享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名曲“We are the World”。2010年,AKG在第52届年度格莱美颁奖礼上获得了技术格莱美奖,这也使得AKG更为大众消费者所认识。

在耳机市场中,欧系品牌产品的更新速度总是给人慢半拍的感觉,与日本和中国品牌那种较为激进,通常半年几小改,每年一大改的策略不同,欧系品牌对于新产品、新技术的态度总是比较保守,他们习惯于先观察市场的动态,待时机成熟时再推出更成熟、完成度更高的产品,凭借着强大的技术储备,这些欧系品牌往往都能以“渔翁得利”的方式收割市场。

AKG在推出了降噪耳机N700NC后,又推出其升级版N700NCM2,在降噪开启的情况下将原版20小时的续航延长至23小时。AKG还对N700NCM2的耳机材质进行了升级,采用通风设计的软垫耳罩,转轴和头梁曲线更加贴合头部,佩戴更加舒适,充电接口也更换为通用的type-c,省去了换线的麻烦。

N700NCM2采用自适应降噪技术,可根据外部环境自动调节降噪强度,还可通过物理按钮一键开启环境音功能,方便日常交流。其低音深沉,中音饱满,支持有线无线两种连接方式,耳机没电时也能畅享音乐。

Beats by dre 美国

Beats by dr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Beats,是美国知名声乐设备品牌,它由传奇HIPHOP制作人兼饶舌歌手Dr.Dre创建于2008年,主要生产耳机和扬声器,其降噪耳机Beats Studio3 Wireless在美国《消费者报告》中排名第三,仅次于QC35Ⅱ和1000XM2,短板在音质,这也是Beats耳机一向的弱项。

Beats一贯走的是潮流化、高端化路线,它善于营销,常与各大艺人和体育明星合作,如Lady Gaga、詹姆斯、权志龙等,深受时下年轻人的追捧,成为了耳机界的“潮牌”,销量赶得上森海塞尔、AKG这些老大哥。

在耳机圈中,Beats可以说是被吐槽得最多、段子最多的品牌。主要是因为Beats在“发烧价位”上并没有把精力和资金放在发声单元的选择和腔体的设计上,而是靠营销、靠流量占领市场,导致其部分产品性价比极低,这自然不受传统耳机发烧友待见。但无论如何,从商业角度而言,Beats仍然是21世纪以来崛起最快,最为成功的耳机厂商。

Studio3 Wireless采用时下年轻人喜爱的多彩配色,两侧印有大大的B字logo,辨识度非常高。它延续了前代又大又厚的耳罩设计,配合多级调节顶梁,确保了佩戴时的密封性与舒适性。在降噪上,Studio3 Wireless的表现仅次于BOSE与SONY,处于业内第一梯队。

但Studio3 Wireless音质表现稍差。它虽然摆脱了只有低频突出,只会“动次打次”的固有品牌印象,在中频人声上延续了Studio系列优良的传统,但在高频、瞬态上都明显不足。售价两千元内,适合有降噪需求的时尚年轻男女购买。

Solo Pro相比前代有了较大的提升,首次加入了主动降噪功能,降噪表现同Studio3 Wireless类似,同时还加入了和AirPods Pro一样的通透模式,在享受聆听的同时也可随时留意环境。另外,在Apple H1耳机芯片的加持下,Solo Pro可以在iOS设备间实现自由切换,连接稳定,延迟很低。

Solo Pro在音质上一改以往过量的低频,低音不再轰头,但整体缺乏亮点,外观上依旧走时尚路线,有多种配色可选,由于其压耳式设计,加上头梁材质偏硬,不少用户反映其夹耳问题较严重,对戴眼镜的用户并不友好,不适合长时间佩戴。

三星 SAMSUNG 韩国

三星在音频领域野心十足,2016年以80亿美元收购世界著名高端音响制造商哈曼,哈曼卡顿、AKG、JBL等也被一并收入囊中,让其在音频方面的影响力大大提升。在真无线耳机Galaxy Buds+获得成功后,三星开始为这个系列的耳机加入主动降噪功能,先后发布了Galaxy Buds Live和Galaxy Buds Pro两款产品,价格都在千元左右。

Galaxy Buds Live是一款开放式的主动降噪耳机,内部搭载AKG调校的12mm扬声器、低音管与通气孔,音效宽广,低音音色深沉饱满。官方宣称其最多可降低97%的噪音,但实际体验中降噪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些鸡肋。其腰果式的设计倒是符合人体工学,可根据需求替换不同尺寸的耳塞翼尖,佩戴舒适无异物感。

如果追求更好的降噪效果,Galaxy Buds Pro会是更好的选择。Galaxy Buds Pro回归了传统的入耳式设计,密闭性更好,降噪效果较Galaxy Buds Live有所提升,加入了抗风噪功能。另外,Galaxy Buds Pro还能识别用户声音,在用户说话时会自动切换至环境音模式,偶尔会出现识别错误的情况。

Galaxy Buds Pro在AKG调校的双扬声器加持下音质再度提升,声场更广阔,高音清晰,低音饱满,适合听各类型的音乐,还有类似AirPods的三星设备无缝连接和杜比头部追踪技术,使用体验比Bud+更好。

杰宝 JBL 美国

JBL是全球最大的专业扬声器生产商,它率先将电影院和录音室音响系统领域的专业技术应用于家用音响领域。早在1936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就为JBL颁发了技术卓越奖。如今在世界各地的专业录音棚、著名音乐厅、高级电影院和知名体育馆中都有JBL音响系统的身影。

由于JBL将大部分的低端产品国产化,其质量、品控都有不少问题,高价低配、音质差、做工粗糙等成为了不少人对JBL的印象。JBL的降噪耳机型号不少,LIVE FREE NC、T280TWS PRO、MINI NC三款比较值得推荐,均为真无线耳机。

作为斩获2020年度“金选奖”年度卓越音质奖的产品,T280TWS PRO的音质表现不错,低频量感和层次感充沛,高频延展良好,音乐自然耐听。降噪方面,T280TWS PRO采用数字混合降噪,降噪深度达40dB,日常通勤够用,硅胶耳翼的设计加上IPX5的防水等级,很适合作为运动耳机使用,售价千元左右。

另外两款真无线耳机LIVE FREE NC和MINI NC性能表现相似,可通过APP调节15级环境音降噪和自定义环境音感知模式,降噪效果不算强,但户外运动够用。IPX7级防水防汗让这它们在运动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由于MINI NC有耳翼设计,不易掉落,更加适合激烈的有氧运动佩戴。

万魔 1MORE 中国

1MORE是国内原创耳机品牌,早期的小米耳机便是由它代工,1MORE耳机连续三年获得CES创新奖,也是不少专业音频机构的推荐品牌,曾被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协会耳机分会评为中国耳机品牌第一名,更是常驻美国《消费者报告》、CNET、Digital trends等机构耳塞榜单的前三位置。

多单元圈铁耳机一直是1MORE的旗舰级产品,主要面对初烧用户,其颈挂式高清降噪蓝牙圈铁耳机PRO和真无线耳机ANC TWS都是圈铁耳机,振膜、动铁单元技术为自主研发。

1MORE高清降噪蓝牙圈铁耳机PRO,是在三单元圈铁蓝牙耳机的基础上加入了1MORE自主研发的降噪技术,双降噪处理器可以主动消除环境音干扰,大幅提升降噪性能,LDAC和AAC格式用于iPhone、安卓手机音质都很出色。实际听感上,低频力度大,中高频层次丰富,解析力不错,20小时续航(降噪关)和快速充电可以从容应对日常通勤。

ANC TWS是目前真无线耳机中少有的圈铁双单元结构同时还搭载主动降噪技术的,得益于1MORE在圈铁技术上的积累,即使在真无线这样小的尺寸上,1MORE也使用了优秀的动圈和动铁单元,动圈负责处理中低频,而噪声的反向声波也主要集中在这一频段,配合1MORE动铁直驱技术,达到了降噪不降声的目的,40db的降噪深度是业界一流水平。

ANC TWS同时支持aptX和AAC协议,带LDS天线,整体连接稳定,续航时间更是不用担心,即使开启降噪也有5小时续航,搭配充电盒总续航22小时,充电盒支持Qi无线充电,总体素质优秀,售价千元左右。

ComfoBuds Pro属于1MORE舒适豆系列,在ComfoBuds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加入了主动降噪,同时也由原来的半入耳式改为了入耳式设计。其降噪量可达40dB,实际体验上对于中低频的噪音过滤较好,对人声过滤比较弱,还可切换抗风噪模式与通透模式,足够日常通勤使用。

ComfoBuds Pro采用13.4mm动圈单元,低频量感足,中频富有层次感,人声乐器分离度好,整体听感很舒适。其开启降噪后6小时的续航和20小时的总续航时间也比较优秀,遗憾的是不支持无线充电,但总体上无伤大雅,五百元内的售价性价比十足。

小米 MI 中国

 2016-2017年可以说是降噪耳机最热的时期,自2016年下半年起,大部分耳机品牌都开始推出自家的降噪耳机产品。一向擅长多领域发展的小米同样不甘落后,推出了小米降噪耳机和小米蓝牙耳机air1,但它们除了价格亲民外,佩戴舒适度、功能和降噪效果都非常一般,很快被埋没在众多竞品当中。

Air 2 Pro算是小米第一款主动降噪真无线耳机,其降噪深度与苹果的Airpods Pro相同,实际降噪体验还有一定差距,带有通透模式在同价位内是一大亮点。这款耳机配备12mm动圈单元,中低音清晰,人声表现细腻,细节丰富,支持LHDC/AAC/SBC三种蓝牙协议,单耳续航可达7小时,还可无线充电,售价不足700元,性价比很高。

重量分布不均匀是其一大缺点,不少用户反映Air 2 Pro佩戴不够牢固,容易松动,官方因此免费提供了改进的硅胶耳塞,算是一种补救措施,但体验依旧不太好,不建议通勤/运动使用。

FlipBuds Pro是小米Air系列的再度升级,首发⾼通QCC5151旗舰级无线芯片+外挂独⽴降噪芯片ADI 71251,有三档降噪可选,通透模式也分为了普通和人声增强两档,相比Air 2 Pro,其降噪效果显著提升,但抗风噪效果依旧不佳。

FlipBuds Pro配备11mm动圈单元,低音更加浑厚有力,在aptX Adaptive解码和蓝牙5.2加持下,游戏影音低延时体验更佳。其采用声短路防闭塞设计,可有效减轻耳压,提升佩戴舒适度,续航时间与Air 2 Pro相同,售价800元内。

小米降噪项圈由耳机厂商万魔进行代工,外观方面与大多品牌的项圈耳机相似,整体为全黑配色,项圈部分采用亲肤硅胶材质,触感舒适且耐用,不会像索尼降噪圈一样有掉皮现象。耳机为入耳式设计,尾部支持磁吸但缺少吸附自动停止音乐功能,再加上每次开机都需要手动打开降噪功能,实用性明显不足。

小米降噪项圈在降噪效果这个核心卖点上表现不错,能明显降低大部分低频噪音,公交地铁运行的噪音能被有效抑制住,而人声和高频噪音的降噪效果一般,售价五百元内,同样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FIIL 中国

FIIL耳机是知名摇滚音乐人汪峰亲自参与和创立的耳机品牌,立志成为中国的Beats,定位为轻奢产品,走时尚、高端路线。在产品发布之初,FIIL预约量曾一度高达百万,门店里询问和试听的人数众多,但由于其高端定价,真正花钱购买的人并不多,线上的实际销量也与预约量相距甚远。

FIIL大部分耳机售价在500-2000元间,这个价格区间内的市场被森海塞尔、铁三角、AKG、索尼等知名厂商所占据,与之相比FILL的产品缺乏竞争力。在FIIL推出的降噪耳机之中,头戴式的Diva2 Pro和真无线的T1Pro有较高的性价比。

Diva2 Pro是Diva2的升级版,在前代基础上增加了增加了播放本地音乐功能。降噪方面,Diva2 Pro最高可消除33dB的噪音,在低频段里,降噪效果在数据上已媲美QC35,但在中高频上仍有较大差距。此外,Diva2 Pro针对风噪、交谈、过马路有不同的调噪方案,足以应付日常大多数场景。

Diva2 Pro为压耳式的设计,佩戴舒适度一般,26小时的续航时间算是一大优点,售价千元左右,性价比不错。

真无线的T1 Pro相比之前的T1 XS有了多方面的提升,在ENC通话降噪的基础上加入了ANC主动降噪,但与其较好的通话降噪性能相比,T1 Pro的主动降噪表现有些乏善可陈,低频降噪性能并不理想。

T1 Pro的音质虽谈不上出色,但整体听感较宽松,比较耐听,除此之外,32小时的总续航时间、支持无线充电、佩戴感应、IPX5级防水和APP调节功能也让这款耳机增色不少,售价四百元左右,颇具性价比。

<上一篇下一篇>

推荐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JiaChangB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