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十大旅游景点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1.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藏语意为“圣母”,海拔8848米,为世界第一高峰,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之中尼边界上、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正南方。峰顶终年积雪,一派圣洁景象。珠峰地区拥有4座8000米以上、38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被誉为地球第三级。
珠峰山脚下建有一座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同时,绒布寺也是观看珠穆朗玛峰的最佳位置,两者直线距离25公里。
珠穆朗玛峰是典型的断块上升山峰。在其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基底和上覆沉积岩系间为冲掩断层带,早古生代地层即顺此带自北往南推覆于元古代地层上。峰体上部为奥陶纪早期或寒武一奥陶纪的钙质岩系(峰顶为灰色结晶石灰岩),下部为寒武纪的泥质岩系(如千枚岩、夹片岩等),并有花岗岩体、混合岩脉的侵入。岩层倾向北北东,倾角平缓。始新世中期结束海侵以来,珠穆朗玛峰不断急剧上升,上新世晚期至今约上升了3000米。由于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以每年5.08厘米的速度互相挤压,致使整个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珠穆朗玛峰每年也增高约1.27厘米。珠穆朗玛峰山谷冰川发育,山峰周围辐射状展布有许多条规模巨大的山谷冰川,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有18条,末端海拔3600~5400米。其中以北坡的中绒布、西绒布和东绒布3大冰川与它们的30多条中小型支冰川组成的冰川群为著。珠穆朗玛峰周围5000平方公里范围内冰川覆盖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在许多大冰川的冰舌区还普遍出现冰塔林。古冰斗、冰川槽形谷地、冰川或冰水侵蚀堆积平台、侧碛和终碛垄等古冰川活动遗迹也屡见不鲜。寒冻风化强烈,峰顶岩石嶙峋,角峰与刃脊高耸危立,遍布岩屑坡或石海。土壤表层反复融冻形成石环、石栏等特殊的冰缘地貌现象。
2.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的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山”,是西藏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的最大寺院,也是全国著名的六大黄教寺院之一。寺院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经历代班禅修缮、扩建,形成了如今气势磅礴的建筑群。
扎什伦布寺为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即一世0根敦珠巴主持创建的,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以后经过历代班禅的修缮、扩建寺院规模不断扩大,今占地约20万平方米,周垣长约2000米。
步人寺院大门,呈现在眼前的最大的建筑物就是措钦大殿。措钦大殿门外是由回廊围成的院落,是寺院的讲经场。过去班禅大师经常在这里向全寺僧人讲经布道,也是-们进行宗教答辩的场地。大殿前部是大经堂,经堂的中央是班禅的宝座,经堂后面的三间佛殿,释迦牟尼殿居中,西侧是弥勒殿,东侧为度母殿。
释迦殿内供5米多高的释迦牟尼鎏金铜像,据说像体内有释迦舍利,还有宗咯巴的头发以及根敦珠巴的经师西绕森格的头盖骨。度母殿藏语称卓玛康,供2米高的白度母铜像,两旁还有泥塑的绿度母像。“度母”是济世度难的观世音化身,为藏传佛教所崇拜。
弥勒殿,藏语是“强巴康”,建于明顺五年(1461年),所供弥勤佛像高11米,由藏尼工匠合作制成;两旁为根敦珠巴亲手塑的观音和文殊菩萨像,是扎什伦布寺最古老的塑像。 大弥勒殿内供奉1914年九世班禅确吉尼玛主持铸造的鎏金青铜弥勒坐像,像高22.4米,莲座高3.8米,总高26.2米。造这座像时,用铜115000千克,黄金279千克,珍珠300余粒,珊瑚、琥珀、松耳石等各种珍贵宝石1400多颗,仅大佛像的眉间,就镶嵌有特大钻石1颗,蚕头大的钻石30颗,珍珠和其他宝石60多颗,是世界上最大的铜佛坐像。位于寺院东部的7座灵塔殿,其中最为著名的为觉干夏殿,殿中四世班禅灵塔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塔高11米,金银为底,银皮裹身,嵌有珠宝玉石等物,塔内放有四世班禅遗骨。寺内墙上的壁画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主,有礼佛图,十八罗汉图等。
寺内藏有珍贵文物多种,其中价值较高的要算悬挂在“加纳拉康”内清乾隆皇帝的画像和收藏在此的各种文物:有宋、元、明、清时代的影青、青花、龙泉等名贵瓷器,有丝或织绵的佛像卷画,有玉石、水晶等工艺品,有题款的明代铜佛等,这些都是传世的珍贵文物。
旅游提示
扎什伦布寺很大,走马观花似的闲逛,不一定会看得出什么,有时在角落里,倒可能有不少发现。在寺庙内,很多地方都上锁,可以找那里的-开锁。(虽然不一定能成功,但值得一试)寺庙门口有一整条买卖街,但只在晚上开市。
交通
扎什伦布寺位于城西,可以步行前往;或者乘坐三轮车3元即可。
门票:免费,游客55元,学生证不打折。
开放时间
如果遇上藏族节日,如跳佛节,则门票可免。
开放时间:9:00~17:00(中午12:00~14:00佛殿不开放),一般参观需要3小时左右。
3.日喀则
日喀则是西藏第二大城市,是西藏南部农牧产品的集散地和交通中心,也是后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它位于雅鲁藏布江的支流,年楚河畔,海拔3800多米。日喀则的藏文意思是“土质最好的庄园”。日喀则名胜古迹主要是扎什伦布寺。在日喀则地区境内有著名的珠穆朗玛峰。
扎什伦布寺 ——是黄教六大名寺之一,由宗喀巴的高徒一世达赖根敦珠巴创建。是历代班禅的住锡地。寺内供奉的强巴佛像,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鎏金铜像。
萨迦寺 —— 是萨迦教派的主寺,寺中艺术珍品浩瀚,文物价值极高,被人们称为“第二个敦煌”。萨迦寺的元代壁画总计上万平方米,还保存着有大量医学、天文、历算等内容的贝叶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用金粉、朱砂抄大藏经只有萨迦寺保存的最多。
江孜白居寺——白居寺一寺容三派,萨迦教派、噶当派和格鲁派。寺内有闻名的十万佛塔,是由近间佛堂依次重叠建起的,塔内佛堂、佛龛以及壁画上的佛像总计有十万个。 羊卓雍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水域面积达700多平方公里,水深30多米,最深处有60米,由冰雪溶水形成,是西藏地区最大的淡水湖,在湖的南面半岛上,有座古老的桑顶寺,寺庙的主持是西藏唯一的转世女活佛。
夏鲁寺——位于日喀则东南约20公里处,海拔4000米,始建于宋代,是西藏唯一的一座保留了元代汉族风格的汉藏结构的寺庙,以历史悠久且丰富精美的壁画闻名于世。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的珠峰是喜玛拉雅山脉的主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日喀则境内,距拉萨780公里。其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地形险峻,环境复杂,分布着各型冰川和冰塔林。近年来,这里是登山探险的热点。
4.白居寺
白居寺位于江孜县城东北隅,距日喀则市东约100多公里。藏语简称“班廓德庆”,意为“吉祥-乐寺”。白居寺始建于明宣宗宣德二年,历时10年竣工。
白居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礼,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建立的。因此它能聚萨迦、格鲁、布敦等各派和平共存于一寺。每个教派在此寺内都拥有五六个“扎仓”(殿堂),因而在西藏佛教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
白居寺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寺中有塔、塔中有寺,寺塔天然浑成,相得益彰,它的建筑充分代表了十三世纪末至十五世纪中叶后藏地区寺院建筑的典型样式,也是其中唯一一座寺塔都完整保存,具有纪念碑性质的大型建筑群。
白居寺被称为西藏塔王。这座寺庙以它巧妙利用地形地貌的建筑布局、拥有宏伟别致的“十万佛塔”和对西藏佛教各教派兼容并蓄的气度为人仰慕,同时还以独具风貌的建筑、雕塑、壁画艺术而享有盛名。
白居寺主寺共3层,主体建筑为错钦大殿,殿门已油漆一新,并安装了电灯。大殿正中窗下挂满了民国初期杭州都锦生织造的彩色织锦罗汉“唐卡”,后殿“觉康”内金酥油灯照耀着殿堂,“文革”中被砸的铜释加牟尼像已经修复,供奉在大殿的正中。
大殿二层的东西配殿,为闻名西藏的泥塑罗汉堂,供奉着文殊菩萨和泥塑罗汉共二十多尊,形象逼真,造型神态各异,为明代泥塑罗汉的艺术珍品。寺庙里的藏戏大袍、藏戏服装都是用明清时代内地出产的缂丝、刺绣、织锦等丝织品缝制的,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约有100多件。
交通:在日喀则乘长途汽车抵达江孜县城,然后步行前往。
门票:40元。带相机进入十万佛塔须另缴费15元,但绝对物超所值,建议不要错过这个拍照良机。
开放时间:9:00~19:00
5.萨迦寺
位于日喀则西南130公里处的萨迦县城里,是萨迦派第一座寺院,由萨迦的创始人昆·贡却杰布于公元1073年创建。萨迦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寺中艺术珍品浩瀚,文物价值又极高,因此被人们称为“第二个敦煌”。
萨迦寺分南北两寺,以仲曲河为界,北寺修在北岸苯波山前,始建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北寺规模宏大,为一片重叠逶迤的建筑群,在“文革”中遭到毁灭性破坏。现在只有萨迦南寺尚存。星罗棋布的村舍沿山脚向平原展开,直至与县城连接起来。那些别致的房屋有秩序地排列着,古朴的街巷也很有规矩,这种形制独特的村舍在西藏可并不多见。 萨迦南寺坐落在日喀则地区萨迦县仲曲河南岸的平原上,始建于1268年,面积为14700平方米,平面呈正方形。有两圈城墙,城墙上有垛口,为了利于防守,除修有坚固的寺墙外,还修建了四个城堡和四个角楼,远远望去,对称、壮观。外面还有护城河,城门为“工”字形,整个平面图是大“回”字套着小“回”字,颇有一点战争防御的味道。
城墙的颜色除了紫红色以外,还间有黑、白两色, 这是萨迦教派的重要标志。紫红色象征文殊菩萨,黑色象征金刚0神,白色象征观音菩萨。三色成花,因而俗称“花教”,这在藏区现存的古建筑中独具一格。
萨迦南寺内珍藏着大量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物,如封诰、印章、佛像等。萨迦寺的元代壁画总计有上万平方米,以萨迦法王像和曼陀罗最有特色,仅曼陀罗壁画就有130多幅。
交通
日喀则地区客运站隔日有去萨迦的班车,27元/人。进萨迦县前有检查站,过了检查站后,沿大路直走,远远可以看见路的左旁有白色建筑物,再走5分钟即到萨迦寺。
6.江孜
江孜,藏语意为“胜利顶峰,法王府顶”。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年楚河在历史上,江孜是古代苏毗部落的都城,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松赞降服了苏毗,江孜便成为贵族的封地。
江孜建城已有600年,比日喀则稍早,由于地处萨迦、后藏经亚东通往锡金、不丹的路上,且地沃物丰,因此成为商旅往来的交通要道,发展成为沟通前后藏的重要通衢,为西藏一大重镇。它位于前藏最西端,距离拉萨254千米。在镇上,黄土盖掩的石板路,藏汉共处的商店,不停转动佛珠和念经轮的藏族店主,录像室里不断发出的港产片喧闹的声音,使江孜构成很典型的现代西藏城镇。
然而,江孜最享盛名的,还是它作为一座“英雄城”的光荣,在这里,曾有过一段可歌可泣的抵抗外侮的历史。在江孜县中心的山顶上,屹立着一座城堡,这便是闻名中外的江孜宗山抗英遗址。今天,在宗山前面的广场上,矗立起了一座江孜宗山英雄纪念碑,以缅怀一个世纪前的抗英英雄们。
江孜的白居寺之是一座名寺,主要有两大特色,其特色之一是一寺容三派,它原属萨迦教派,后来噶当派和格鲁派的势力相继进入,各派一度互相排斥,分庭抗礼。最后,还是互谅互让。于是,白居寺便兼容萨迦、噶当、格鲁3个教派,因而寺内供奉及建筑风格也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另一特色是白居寺的标志菩提塔,是由近百间佛堂依次重叠建起的塔,人称“塔中有塔”。塔内佛堂、佛龛以及壁画上的佛像总计有十万个,因而得名十万佛塔。它的正名菩提塔人们倒不大提起。藏语称这座塔为“班廓曲颠”,意为“流水漩涡处的塔”,这流水便是年楚河。
江孜达玛节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据说在萨迎王朝时期,江孜法王帕巴桑布在群众中享有根高威望。帕巴桑布死后,他的弟子每年做祭把以表纪念,后因战乱中断。公元1408年帕巴桑布的儿子贡桑绕帕任江孜法王后恢复祭把。这一年-4月10日至4月27日,贡桑绕帕为其父念经祭把,并进行娱乐活动,内容主要有展佛、跳神等宗教活动和角力、负重等娱乐活动。到了扎西绕丹任江孜法王时,也就是公元1447年,还增添了骑射、藏戏、歌舞等娱乐活动。江孜达玛节由此延续至今。上游北岸。因年楚河流经这里,历史上人们又称江孜地区为“年”。清代为江孜宗,属前藏噶厦地方政府管辖。
7.拉孜曲德寺
位于老县城旁,为五世0-所建,属扎什伦布寺属寺。拉孜寺也称曲下寺、拉孜曲德寺,距今340多年,建筑形制与扎什伦布寺相似。该寺1985年重建,主供释迦牟尼佛,-新年期间有强巴佛会。
拉孜曲德寺是第五世0-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责成修建的,是第五世0-规划西藏佛教寺院所建的13座自建寺和13座改换教派寺斋之一,属格鲁派,距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第七世0-格桑嘉措(1708~1757)为了答谢第六世班禅罗桑·班丹益西(1738~1780)给他传授比丘戒,便赠送了后藏的拉孜、昂仁、平措林三处给扎什伦布寺的分寺。
拉孜曲德寺的整体建筑风格、建筑群布局与扎什伦布寺十分相似,宏伟壮丽,殿宇重叠,毗连错落,金碧辉煌。曾有大经堂1座、殿堂18座和扎仓2座,僧侣四百七十余人。但在“文革”期间被遭毁坏,现有规模是于1985年重新修复的。寺内有宗喀巴殿、密宗殿、度母殿、上师殿、弥勒佛殿等10座殿堂和1座颂大堂,在第三层楼上有第十世班禅却吉坚赞(1938~1989)的卧室、宝座。该寺主供佛为释迦牟尼佛:头戴塔式高冠,着右袒式大衣,内着僧祗支,左手持钵,右手自然下垂结触地印,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此外,还供奉有强巴佛:螺发肉髻,着右袒式大衣,饰有耳环、项链、璎珞、臂钏、手镯、垂带,右手下垂,左手置胸前,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面容慈和;白度母;头戴花冠,发髻高耸,双耳饰大环,袒露上身,斜披络腋,面生三眼,右手施与愿印,左手结说法印,结跏趺坐,形象优美生动;绿度母:高发髻,戴花鬘冠,身色呈绿色,右手施与愿印,左手施无畏印,右舒相坐于莲花座上,面容妩媚恬静;宗喀巴:戴黄色尖顶帽,双手结转0印,据说他是文殊菩萨的转身。另外还有布顿·仁钦珠(1290~1364)、克珠杰·达玛仁钦(1364~1432)等高僧塑像。现有僧侣47人。
拉孜曲德寺西南侧50米处的山腰有一两米见方的修行洞。相传,11世纪比丘嘎耶达热曾在此洞-过。在洞中石壁上有2尊自然形成的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像。
每年-元月15日,拉孜曲德寺要隆重举行未来佛(弥勒)迎佛节宗教活动。
8.夏鲁寺
位于日喀则市东南30公里处的加措区夏鲁乡,创建于公元1000年。其建筑风格奇特,是一座集藏汉等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寺院。传世之宝颇多,壁画既丰富又精美,是西藏地区少有的艺术珍品。
14世纪初叶,夏鲁万户长请来当时西藏最有学问的布顿仁钦珠住持夏鲁寺,布顿一生著有200多种佛学书籍,是西藏大藏经《丹珠尔》的编纂人。布顿住持夏鲁寺的时候,曾于1333年大兴土木,对原寺加以扩建维修,元朝皇帝给予大量资助,并派去了汉族工匠,因而这座建筑具有浓郁的元朝风格。
寺呈“四合天并”式,前段与主殿对称,两侧各有耳殿。殿顶高脊斗栱。琉璃瓦槽,翘首飞檐,如翼如飞,全然汉族建筑风格醒目的红墙,坯石垒砌,殿堂紧连,又具有藏式建筑特点。这种汉藏合壁的建筑,可以使人联想到当时汉藏两地文化交流的情景。
夏鲁寺由夏鲁神殿和4个扎仓组成,现今4个扎仓已成为民居,散布于神殿的周围。神殿上下有大小49间房子,占地1500多平方米。底层大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和八大弟子塑像,两边的经堂内分别供奉着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
第二层是汉式的四合院建筑,正面神殿供奉释迦牟尼和布顿仁钦珠的塑像,左右配殿昌坛城殿,前殿供奉慈尊佛像和十六罗汉。夏鲁寺的壁画年代久远,因此欣赏价值很高。其中,许多人物和动、植物都带有汉地的风采。回廊上也绘有壁画,有内容丰富的坛城,还有传统的吉祥图案。
寺宝共有4件,一件是檀香木拼成的经板,一件是铜坛封装的圣水,一件是西绕炯乃用来洗脸的石盆,还有一件是刻有六字真言的奠基石。
9.陈塘沟
陈塘沟,位于珠峰自然国家级保护区核心区,有着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是荒凉贫瘠的青藏高原中一块富饶的绿色海洋,独特的夏尔巴风俗闪烁着诱人的古风古韵。
陈塘之得名于建设萨迦寺时,大量木料从陈塘运输而来,陈之意为运输,塘之意为路,合并之意为运输的路。
陈塘沟是珠峰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这里海拔仅有2040米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印度洋暖湿气流沿着河谷,穿越峻岭重山,润渍着陈塘沟的每一寸土地,营造了陈塘沟独特的风光,滋养着陈塘沟丰富的生物。在这里,葱绿的原始森林与峻拔的雪山交相辉映,玉带似的瀑布在四季常青的-中飘荡,明澈的湖泊描绘着蓝天白云的画卷,清朗的朋曲河翻卷着白色的浪花欢歌远去,怡骨的温泉蒸腾着迷人的雾气等待着洗去旅人的疲劳。在遍布绿色的陈塘沟里,生长着天麻、贝母、虫草、三七、雪莲花、鸡肾草等多种天然药材和长蕊、木兰、水青树、锡金海棠、西杏延龄草等国家级保护植物,茂密的林间,奔跑栖息着健壮的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羚羊、长尾猴、雪豹等和二、三类保护动物熊猴、小熊猫、林麝、金猫、豹猫等多种野生动物。
美丽富饶的土地,孕育了独特而丰富的夏尔巴民俗文化。夏尔巴人意为“东方来人”,其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旧社会藏军打仗时,由于伤病无法走路,被留在路上的意思,一种说法是旧社会把难以治法的人流放到这里的意思。夏尔巴人是藏族的一支,但却形成了与藏族截然不同的民俗文化。夏尔巴的丧葬习俗有两种,一种是对于死在房外的处理,一种是对于死在房内的处理,但都对其悼念四十九天。如果你看到一对夫妻带着三角木酒桐和一两只鸡走访那就是夏尔巴人进行订婚仪式。夏尔巴服饰也很独特,女式服饰的帽子边缘、脖子上项链缀满银片闪闪发光,煞是美丽。夏尔巴独特的歌舞等民俗表演在拉萨举行的民族服饰大-、日喀则珠峰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中以其古朴独特的风情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青睐。
当你走进陈塘,浸人心脾的绿色会为你送上纯净的气息,河谷炊烟袅袅的木制民房窜起你的返朴归真,热情好客的夏尔巴人会唱起优美的夏尔巴歌,跳起柔情的夏尔巴舞迎接你的到来,你会亲眼目睹并切身感受美丽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民俗文化的美妙结合。
10.曲得寺、卓玛拉康、大唐天竺使出铭
卓玛拉康位于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县城城区南隅,曲德寺西南,原贡塘王城遗址的中部,海拔4160米。始建于公元1274年,现存建筑保留有雕刻精美的木构件及原始壁画。遗址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原系两层建筑,现上层已坍塌,其余底层建筑遗址,由门廷、中廷及后殿三部分组成。墙体作法有夯土、土坯石块砌建等方式。
曲德寺位于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县驻地以南,海拔4050米。寺始建于公元10世纪,始奉宁玛派,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代寺庙,它始为宁玛派寺庙,至公元17世纪1643年,五世0罗桑嘉措得到蒙古汗(王)固始汗的支持,在哲蚌寺之噶当颇彰建立格鲁教派政权后,进一步发展其政教合一的制度,曲德寺也随之改为格鲁教派寺庙,由色拉寺吉扎仓管辖,堪布每三年一任,亦由色拉寺吉扎仓派遣,一直沿袭到1959年民主改革前。原为三层建筑,现已顶层坍塌,仅存残垣,建筑保留有原始壁画和木构件,2003年由吉隆县民宗局对该寺木构件进行清理。
曲德寺、卓玛拉康建筑特别,殿堂内的梁柱斗枋之上遍布着精美的雕刻,当中既带有汉地的艺术风格,亦融汇有南亚次大陆艺术的情调神韵,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大唐天竺使出铭位于吉隆县正北约4.5公里处,崖壁面阔约1.5米,高约4米,距地表高度约5米。现存文字24列,311字,字体为汉文楷书。铭文为阴刻,铭文宽度81.5厘米,残高53厘米,是唐代显庆三年(唐高宗,公元658年)朝廷使臣出使天竺经此地时所刻下的,这是迄今为止在西藏已经发现藏汉文石刻中年代最早的一通。“大唐天竺使出铭”这一珍贵题铭对进一步研究古代唐蕃关系、中外交通关系等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一通中央政府有效治理西藏的历史佐证。
2001年曲德寺、卓玛拉康、大唐天竺使出铭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