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拙政园导游词,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
1、首先可以做一个自我介绍,再向游客简单介绍苏州拙政园的历史故事等。2、根据规划好的旅游路线,依次向游客介绍著名景点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3、最后对游客表达美好祝愿即可。
苏州拙政园导游词1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和大家相约美丽的苏州园林,我是此次苏州园林之旅的导游,我姓窦,大家叫我小窦好了。我身边的这位师傅姓陈,是此行的司机,在接下来的旅途中就由我和陈师傅为大家提供服务。在整个游览过程中,各位有什么问题,请随时提出,我将尽力为各位解答。祝愿大家都能不虚此行,玩得尽兴。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名园“拙政园”。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为中国“四大名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明武宗正德四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借西晋潘岳《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为“拙政园”。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以拙政园为赌注,一夜之间输掉了。自此拙政园400余年来,屡易其主,历经沧桑,几度兴衰。
拙政园与苏州其他古典园林一样,是典型的宅园合一。拙政园的花园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园林设计以水池为中心,亭榭楼阁临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衬。
苏州拙政园导游词2
大家好,欢迎来到苏州,我叫华瀚韬,大家叫我小华或华导游,苏州有许多园林,其中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也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今天,我先带你们游览拙政园,大约要两个小时左右。
拙政园是我国私家园林代表作品,在1961年3月4日由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它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拙政园的正门,大家可以看到正门上方有“拙政园”三个大字,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返乡,以大弘寺原址拓建为园,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古木参天。拙政园的园名是由《闲居赋》中的“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一句缩写而成的。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座三开门的堂屋就是兰雪堂。“兰雪”两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这句,象征着主人潇洒如春风,洁净如兰雪的高尚情操。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
下面,我们去游览“梧竹幽居”,它位于花园的最东面,俗称“月到风来亭”,它的造型非常别致,四个大大的圆洞门使我们联想起了八月十五晚上的月亮。如果你们站在亭子里往外看,这四个圆洞门又恰似四个巨大的镜框。
这就是闻名天下的苏州拙政园,欢迎大家以后再来苏州游玩,再见。
苏州拙政园导游词3
拙政园在江苏苏州市娄门内。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时为大宏寺。明正德年同御史王献臣辞职回乡,买下寺产,改建成宅园,并借用晋代潘岳《嗣居赋》中:“……,此亦拙者之力政也”的语意,取“拙政”二字为园名。1860~1863年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1954年对外开放。
拙政园又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
东园山池相间,点缀有秫香馆、兰雪堂等建筑。西部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其中主体建筑鸳鸯厅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园中“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鸳鸯厅”,而后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所以一见匾额,就会想起苏东坡,并立时感到这里可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爽。
中园是拙政园的精华部分,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主体建筑远香堂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主景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纷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面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而香洲即位于这一水湾口之两侧。拙政园中园的布局以荷花池为中心,远香堂为其主体建筑,池中两岛为其主景,其他建筑大都临水并面向远香堂,从建筑物名称来看,也大都与荷花有关。王献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扬荷花,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此园以水为主,水面的占五分之三,建筑群多临水,保持了明代清逸古朴的造园风格,是我国江南园林的代表作品。1997年12月4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拙政园导游词4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位于的是苏州古城东北面最大的名园“拙政园”。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为中国“四大名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有人说,拙政园酷似我国古代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所描述的大观园,这话究竟有没有道理?还是请大家跟我走进拙政园,去探寻一下大观园的影子吧!
现在我们看到高高的砖砌墙门的正上方,有砖雕贴金的门额“拙政园”三个字。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20__年)。明代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借西晋潘岳《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为“拙政园”。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以拙政园为赌注,一夜之间输掉了。自此拙政园400余年来,屡易其主,历经沧桑,几度兴衰。
拙政园与苏州其他古典园林一样,是典型的宅园合一,有宅有园,前宅有园的格局。拙政园的花园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整个造园以山水并重,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皆临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衬。
各位游客:现在从园门进去便是东花园。入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有清香高洁、超凡脱俗之意。厅堂面宽三间,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从图上看,拙政园氛围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园田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称为“补园”,以清代建筑为主。整个院子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也不对称,但错落有致,疏密得体,近乎自然,是苏州园林中布局最为精巧的一座。
走出兰雪堂,迎面有一组太湖石假山。这块名为“缀云峰”的假山高耸在绿树竹荫中,与西侧凉快形状怪异的石峰并立,叫做“联壁”。水池边山峰外形似船,俗名“翻转划龙船”。走到这里,似乎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大家可能都会联想到《红楼梦》中大观园进门处的假山,同这座假山极为相似。
兰雪堂的东北面,临水而筑的这座卷棚歇山顶的建筑,就是“芙蓉榭”。此榭为东花园夏日赏荷的绝佳之处。面对荷花池,背倚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给人一种宁静的气氛。加拿大温哥华“逸园”中的水榭,就是参照此榭设计的。
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间耸立的那座重檐攒尖八角亭,名为“天泉阁”。阁中有“天泉井”,相传此井为元代大弘寺东斋的遗迹。夏日可在此阁欣赏紫薇花。这座建筑物,从外面看似乎是两层,在里面看却只有一层。欣赏苏州园林里的建筑物,高的楼阁要仰视。如果您站在“天泉阁”的戗角下,凝视飘动的浮云,您似乎感到楼阁正在蓝天中翱翔。这就是苏州园林建筑物上大都建有戗角的奥秘。这些戗角,除了有利于采光和通风外,主要是增加了动感和美感,成了苏州建筑的地方特色之一。
那座外观轻快明朗,体量较大的四面厅,称“秫香馆”。顾名思义,就是欣赏稻麦飘香的地方。“楼可四观,每当夏秋之交,家田种秫,皆在观望中。”现在所见到的“秫香馆”,其主体建筑是60年代重修拙政园时从东山搬迁过来的,体量偏大,与原景略有不同。
秫香馆西南,隔溪有一土山,上有长方亭,名“放眼亭”,取唐代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诗意,亦曾叫“补拙亭”。在亭中居高临下放眼四望,东园景色尽收眼底。
东中花园以这条复廊分隔,复廊的墙壁上开有25个漏窗,不同的团被水中波纹反射叠印,随着步移花窗的变换,园内景色也不断地变化。穿过复廊的黑漆大门,便到了中部花园。看这座半亭倚墙而作,亭中有一圆拱门,三面凌空,长廊似虹,故名“倚虹亭”。站在倚虹亭旁,向西眺望,极远处又有一亭,亭内也有一圆拱门,这就是西花园的“别有洞天”园门。而在亭台楼阁旁,小桥流水之上,古树花木之间,屹立着一座宝塔,那就是园外远处的北寺塔,给人以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这一借景的手法,运用得很成功,园主确实费尽了心机。因为中部花园东西长,南北窄,有一种压抑感,浴室园主利用低洼的地势凿池叠山。用假山遮住两边的围墙,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间,使人感到开阔而深远。中部花园里的建筑物,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高低错落,疏密有致。
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所在。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分布着高低错落的建筑物,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现在各位请看池岛假山,池岸曲折,水绕山转。假山上的“悟竹幽居”,山顶的“待霜亭”和“雪香云蔚亭”点缀其上。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具有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构图特色,也体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