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为何成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吗?

人气:880 ℃/2023-10-11 02:05:25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一幅美好的景图正是描写的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一起被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祭月,自古以来就是一项非常古老的而庄重的习俗。据记载,自周代以来,古代帝王便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而中秋赏月便是来自祭月仪式,严肃的祭祀活动变成了娱乐的节日。中秋赏月起至魏晋时期,而成为习俗要算到唐代开始。赏月玩月之风盛行,许多诗人都留下了描写这一盛行的千古传唱的名句。到了宋代便正式定名为中秋,形成了以赏月为活动的习俗。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在四大传统节日中,中秋虽然成型最晚,但影响最大,它围绕着 “秋月”与 “圆月”,形成了劳作实践与诗意栖居、况味自然与敦化人伦的完美融合,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可以起到安顿精神的节日。     对于我们来说中秋的意义非凡。其一它象征着团圆。团圆,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是天人合一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绷带,可在我们每个人的骨髓之中。“花好月圆夜”,“每逢佳节倍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天上的明月想到至亲思念之人是我们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世的悲欢惆怅总是无法避免,团圆欢聚就成了我们心中的美好向往。

       其二丰收感恩。中秋节从最老来看是祭祀礼仪,是古代农耕社会对天像的敬畏,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安居乐业。到如今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达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其三是审美意趣。中秋之夜,赏明月,人们能够感受体验,明月之美,月下境界与各种风物的气息。此时由于人们心态的变化,大自然的生命气象与人们的内在情感体验相互呼应,人们对月亮,对月下境界的美的感受力变得灵敏。每每赏月之际,便会使人逸兴遄飞,形之歌咏,岂是偶然!而古代诗人对月有感而发,留下的千古名句也不断地熏陶着我们,陶冶我们的情操与审美趣味。

因此2006年5月,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不可缺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一篇下一篇>

推荐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JiaChangB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