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赏月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人气:148 ℃/2023-10-06 02:53:52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阖家团圆,美满幸福的时刻再一次降临人间。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是每逢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大家还是都会在这一天赏月。但是每个十五的月色都没什么差别,为什么大家还是都选择在中秋节赏月呢?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浓缩了几千年中华民族的亲情文化。自魏晋以来,直到明清,中秋节的晚上赏月几乎成为了男人的专利。中秋赏月,是指八月十五中秋节观看满月,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传说嫦娥为保丹药不落入恶人之手,误食后升天奔月,恰值农历八月十五,其夫后羿和百姓因思念她,而在这一天赏月、吃月饼,盼其归来。

历史中,上古时代,在山东潍坊地区的确存在“嫦娥”一人,她嫁归当时首领——寒促,史学家称这一事件相当于“奔寒、奔月”。

追溯中秋赏月的来历,据《长安玩月诗序》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也就是说,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故曰:“中秋”。为何人们钟情中秋赏月呢?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      每逢中秋之夜,从江河湖海的岸畔,到风景名胜的楼台亭榭;从大街小巷的酒馆茶肆,到乡稹民间的路旁院落,到处都是男人们夜宴赏月的好去处。像南京秦淮河畔,杭州西湖游览的船上,苏州桥头、太湖岸边,数不尽的赏月游人结伴而来,联袂而去,彻夜不绝。诸如李白、白居易、苏轼等历代诗人词家留下来的以八月中秋赏月为题的大量诗词歌赋,几乎都是在秋高气爽,皓月当空,中秋赏月饮酒的最佳激情中吟诵出来的传世精品之作。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中秋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汉代枚乘的《七发》中说,“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并往观潮于广陵之曲江”,这可能就是今天中秋后观钱塘潮风俗的由来。大约到了魏晋之时,开始有了中秋赏月之举,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则寒暑匀,取之月数,则蟾魄圆。”

       到了北宋时期,中秋之日才正式被定为中秋节。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此时月饼已被列为节日佳品,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佳句。南宋时期的中秋节活动,则更为丰富多彩: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举,或携湖海,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并在江上施放万盏“小点红”,即小羊皮灯,灿如繁星,十分可观。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两宋时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明朝初年,南京建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男人结伴游玩月桥者为最。后来清兵入关,明朝灭亡,玩月桥物是人非,风光不再,后人有诗曰:“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长板桥,就是原先的玩月桥。清朝以来,“赏中秋”的风俗,更加盛行,直到如今,每逢中秋佳节,民间仍盛行赏月的习俗。

<上一篇下一篇>

推荐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JiaChangB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