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嫩、爽是人类对大多数食材的追求目标;
茶叶也不例外;
什么时候的茶最嫩?当然是春天
早在唐代,茶农就只采春茶;
秋冬茶一律留养。
“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
——陆羽《茶经》
“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宋)黄庭坚
由此可见,古人推崇春茶,将春茶看作生活,看作日常,看作幸福。
依据季节变化和茶树新梢生长的间歇,茶叶可划分为春、夏、秋三季。
春茶,由越冬后茶树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它们大多是立春后到谷雨前时段采制。
现在我们说春茶有明前茶、雨前茶,其实早在古时,春茶就已经按时节采制,有“社前茶”、“火前茶”和“雨前茶”三种。
社前茶
社前,时间段指“春社”之前。也就是大约在“春分”时节。春分时节采制的茶叶,非常细嫩,由于量少也就十分珍贵。
唐代的时候,每年在清明日运至长安的紫笋贡茶,应属“社前茶”。
因为古时交通不便,在湖州长兴采制的顾渚紫笋茶,用快马日夜兼程运到长安(今西安),少说也得十天半个月。
因此,每年皇宫“清明宴”上所用的紫笋贡茶,必定是“春分”时节特早萌芽而采制的茶叶。
火前茶
火前,即”寒食节”之前。寒食节也是清明节前一天,因此,“火前茶”实际上就是“明前茶”。
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到达杭州龙井观看龙井茶采制时,曾作诗《观采茶作歌》,有诗句云“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是指“清明”前一日采制的龙井茶品质最好,过早采制太嫩,过迟采制太老。
雨前茶
雨前,即谷雨之前,即4月5日以后至4月20日左右采制的茶叶称雨前茶。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这对江浙一带普通的炒青绿茶来说,清明后,谷雨前,确实是最适宜的采制春茶的季节。
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多,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
那些年,古人追过的春茶
在唐代中期规定:进献的首批贡茶必须在每年清明皇室祭祖前贡到。卢仝有诗“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可见皇上喝春茶之早。
宋朝痴迷于追春茶的文人更多。梅尧臣写过“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黄庭坚有言“公但读书煮春茶”;郑天锡也曾留下“西江一水活春茶,寒谷青灯夜拨花”之吟咏。
宋人追求春茶的“早”。宋代负责贡茶的官员为了争宠献媚,争相提前春茶的进贡时间,比如北苑贡茶就从唐五代时的清明前,提前到了春社日之前,不出春分就已经送到了京城。
至清朝,人们开始不一味追求春茶的早。乾隆皇帝下江南观看龙井茶采制时,作诗《观采茶作歌》道:“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可见他认为“清明”前一日采制的龙井茶品质最好,过早采制太嫩,过迟采制太老,把握好恰当的采摘时机尤为重要。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们,昵茶网将持续输出专业全面的茶知识。